2006年6月22日 星期四

PNG Coffee







PNG Coffee



在台灣的咖啡店的menu上,曼特寧哥倫比亞及非洲摩卡大概是最常見的了。有心的飲者甚至可在某些較專門冷僻的小店中找到屬於更精品級的如塔拉珠或安提瓜之類的咖啡豆。可是一旦跳脫中南美及非洲外,有多少人知道在南太平洋中的巴布亞新幾內亞也是精品咖啡版圖上重要的一角?



位於赤道正下方的巴布亞新幾內亞(PNG)與東印尼的Irian Jaya同在一個陸塊上,東印尼在左,PNG在右。位於正中央的高地有著四季如春的高山涼爽的氣候,咖啡園幾乎都集中在海拔5,000到6,000英呎的Goroka地區的山坡上。精品咖啡專家Kevin Knox在其所著的Coffee Basics一書中評論到PNG的咖啡時,對其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的特質讚譽有佳。(巴布亞新幾內亞最早的咖啡種植乃是始於1927年從牙買加的藍山移植到PNG的Wau高山地區。)



此地所產的咖啡在醇度(body)及味道上據說比原產於牙買加的藍山更豐富。適合多種不同程度的烘焙的咖啡豆有著完美均衡的酸度及明顯刺激的核果香味,Kevin Knox稱讚PNG的咖啡擁有拉丁美洲咖啡水果酸味及刺激感及印尼豆的親和及深度。個人的感覺是使用低濾方式煮出的咖啡,有著明亮飽滿的咖啡酸,還有類似夏季水果的濃香,味道有著類似白酒中的Traminer Riesling那樣的香味與口感兼具的特色。無怪乎挑剔的德國人會如此鍾情於此地所產的咖啡了。(用低濾的方式就已經是這樣讓人驚艷了,我忍不住要想若是改用特能表現咖啡醇度的濾壓壺的話,那個滋味兒不知道又會是什麼樣?)



PNG的咖啡最早是在二次大戰之前由德國的傳教士帶到PNG在當地試種的,這一點或可說明為什麼當地出口到德國的生豆有高達40%的比例。由於咖啡並不是PNG傳統的農作物,因此1950年代初期鼓勵咖啡種植的政策剛開始推廣時,一些年長及較保守的人對這個從來沒看過的植物提出了很嚴正的抗議。因為看不出來咖啡櫻桃的用途是什麼,負責推廣的人也無從解釋,釵h人從咖啡樹深綠色發亮的葉子直接判斷咖啡為不祥的作物且可能會對他們飼養的豬造成死亡威脅。所幸這樣的迷信很快就被破除了,不然精品咖啡界今天就少了一個傑出的水洗阿拉比卡豆產地。



咖啡雖然已成為PNG最主要的外匯來源之一(全國人口為500萬出頭,其中有將近一半左右是倚靠咖啡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但可能是由於一開始時便是以小農或家庭種植的方式發展,也可能是這個國家本身並沒有很強大的經濟後盾去做有規劃的發展,到目前為止主要的咖啡收成都是來自於幾萬個小型的或村落型態的咖啡園,而非企業或財團式經營的咖啡農場。這些小小的咖啡農的收成構成全國每年出口總數的70%,但比起大型的咖啡農場的20到100公頃的種植面積,小型咖啡自給農所擁有的咖啡樹可能只有20棵到五六百棵不等。這樣的模式比起巴西之類的咖啡大國的模式來說毋寧是最理想的,因為每當國際咖啡價格因為豐收而大跌時中南美洲大型的咖啡農場便常有付不出肥料及採收人工的費用的窘境,但在這裡國際咖啡生豆價錢對咖啡農的影響卻可降到最低。



由於土壤及氣候都自然天成,水洗過程中回收的咖啡櫻桃果肉又回收成有機肥料使用,咖啡農平時就是固定的巡視,當別的國家因為種植面積大而不得不使用除蟲劑或使用機器採收時,這裡的農人還是只用簡單有限的工具及手工維護或除蟲,採收季節時則全家人出動或是同村落的人互相幫忙。此地的咖啡純以手工採收,最早可從二月底開始一直到七八月達到最頂峰,然後再慢慢的褪減下去。由於咖啡櫻桃成熟時間有快有慢,因此咖啡櫻桃在大批成熟的時候,誰家的櫻桃先熟透便先幫忙採收,等到另一家的需要人手時大家又一起來幫忙,這樣的做法大家都受益,每個咖啡農都是自己的主人,不需要負擔龐大的成本及承受國際豆價的煎熬,比起中南美洲泣血的苦命的咖啡農這裡真是咖啡農的天堂了。



採收下來的咖啡就近送到村落中大家共用的水洗工廠或鄰近的大型工廠作發酵去果皮的動作,過程可能一天到數天不等。等到咖啡櫻桃的果肉與包含著咖啡豆的內果皮分離脫落時,就可在自家門口舖上一塊塑膠布靠自然風及直接日曬進行乾燥的過程。之後再送到具有現在機器設備的工廠去做脫殼的動作。我在Kundiawa爬完山後在山下的大馬路邊看到一堆男人圍著兩堆為去殼的咖啡豆等待買主。乍看之下淡黃色的外殼會讓人誤以為是花生,但仔細一看就是曬乾後尚未去殼的咖啡豆。在馬路邊看到為去殼的咖啡生豆未免讓人感到驚奇,但這也證明了咖啡在這裡的確是一個很”自由”的農作物。



此行參觀的兩個咖啡去殼工廠都有蠻現代化的設備,除了去殼的設備外還有符合分級制度的尺寸篩選機器,其中一家甚至有一個佔地頗大的烘乾機可容納4,200公斤的咖啡豆在天雨的日子裡作乾燥的動作。雖說10月已經進入咖啡採收季的尾聲,但在咖啡工廠門口站一下還是可以看到小型的卡車載進來一袋又一袋的咖啡豆。咖啡生豆都是60公斤裝的,大多裝在原本盛裝進口米或麵粉的塑膠袋中。離Goroka鎮中心不遠的地方有一條”咖啡街”,在這裡集中了所有PNG的大型咖啡廠多數是去殼及包裝外銷的工廠,只有少數一兩家近年成立的烘焙廠。大部分工廠前都有可以停放數個貨櫃的空地,可以想見採收旺季時貨櫃不停進出的景象有多麼壯觀。



自從70年代巴西的一場霜害造成咖啡短收,引起國際買家對此地咖啡豆的注意以來,從此PNG的咖啡以它天然有機的栽種方式在國際市場上享有一定的聲譽及價格。愈來愈多的人投入咖啡出口造成咖啡行情只起不落,咖啡買家在採收季節時到處收購日曬後的咖啡生豆,僱用卡車將一袋一袋的咖啡豆運下山,賣給比較有規模的咖啡工廠。來的時候坐在卡車後面一袋袋的咖啡豆上,回去的時候口袋裡裝了賣咖啡的錢席地而坐在卡車後的地板上歡天喜地的顛簸回家。



PNG咖啡最引人注目的除了咖啡種苗是來自有如咖啡貴族般的藍山地區外,此地的高海拔及有機栽種方式也符合世界級的有機產品的認證,近年來流行的健康意識及有機食品的概念讓此地的咖啡享有不錯的價位,無怪乎當地的咖啡業者要戲稱咖啡為綠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